一、交叉创新研究院概况
西安工业大学交叉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交叉院)是学校为了适应并引领产业变革要求,服务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学科交叉特色、适应国际前沿交叉科学研究趋势的独立研究机构。以“搭建一流交叉科研平台,培养一流交叉科研人才,产出一流交叉科研成果”为目标的跨学科实体科研机构。
交叉院依托光学、机械、材料、控制、计算机、兵器等学校优势特色领域,发展新兴方向,做交叉融合,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学术共同体建设示范区”、“高层次人才引培先行区”和“交叉学科培育试验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高水平成果的孵化器”。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人才特区和学科特区。
交叉院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体系,具备光学工程、材料学、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4个学科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资格,具备光学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材料学、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共6个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为搭建一流交叉科研平台,培养一流交叉科研人才,产出一流交叉科研成果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陕西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2人、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2人、陕西省师德标兵2人,获得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依托“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光学先进制造与光电检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西安工业大学“兵器小镇”科普中心等4个国家重点科研平台,承担军委科技委、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科工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各军种、各战区、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刊发在Nature子刊和Science子刊,研究院教师荣获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余项国防及各类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
成立光子学未来技术研究中心,面向军民用用集成光子芯片所涉及的片上光源、光波导、调制器以及探测器的需求,中心致力于片上集成光源、光波导设计和制造、高速高功率调制器、片上集成光探测、光子芯片集成和应用研究,融合光产生、传输、调制和探测,面向军民需求,致力于光子芯片的技术研发、样机开发和产业落地。
成立先进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依托交叉院建立的集“前沿学术研究、先进技术开发和产业孵化”三位一体的科研平台。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芯片智能制造与测试、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人工智能算法辅助的低碳绿色工程材料,包括芯片设计与制造、芯片封装与测试、芯片可靠性测试技术、柔性传感材料与器件、柔性储能材料与器件、柔性电子器件测试与封装技术、先进绿色材料、低碳节能材料等。
成立先进超导材料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是超导材料制备技术及前沿交叉应用,推动先进超导材料制备技术和性能水平的突破,探索新的超导材料体系及其机理,并扩展超导电子器件和超导量子器件等前沿应用领域。中心汇聚超导材料基础和工程化领域优秀青年科研团队,有机融合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紧跟超导研究前沿,与国内外领先机构深度合作,逐渐成长为我国超导材料研究领域的新生力量。
“先进光子器件概念验证中心”获批陕西省首批概念验证中心,该中心将结合陕西省光子产业链的布局和未来发展,紧盯原创技术的概念验证,打通成果转化0-1的核心链路,概念验证中心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重视多学科、多专业的相互渗透,采取多种形式合作研究,聚焦光子制造、光子信息、生物光子、能量光子,针对我省在光子领域缺乏综合性的高能级科研机构,面向央企、国企、私企、中科院研究所、兵器行业等企业单位开展概念验证研究工作,解决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的基础问题。
筹建武器装备智能测试与可信评估研究中心,该中心面向国防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保障武器装备实战化需求为牵引,坚持驱动创新,以先进人工智能理论、大模型、区块链、智能传感器等新技术为支撑,开展基于数据-模型-知识混合驱动的军、民用装备故障检测、诊断与健康评估系统建模与分析,突破实战化武器装备的性能状态监测、故障检测、寿命预测等关键问题,保障武器装备实战化作战效能。
筹建弹药智能化研究中心,该中心主要面向新一代武器系统和弹药智能化的迫切需求,开展弹药精确制导系统、弹药、无人飞行器智能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分系统研制,承担多型海军近程防空反导系统制导分系统研制,多型陆军防空、反无系统制导分系统研制以及卫星拒止环境下无人飞行器集群分布式导航系统研制,是国内精确制导和导航系统领域重要科学研究基地。
二、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担当立德树人责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违法违纪行为,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
2.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正高级职称。
3.年龄要求:自然科学类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3周岁(1992年1月1日后出生),有博士后经历者不超过35周岁(1990年1月1日后出生);具有正高职称不超过45周岁(1980年1月1日后出生)。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获得者、国家级重大项目或国防军工重大项目主持者可适当放宽。
4.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5.无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情形。
三、招聘类型及薪酬待遇
1.政府支持:
西安硕博人才奖:进入“西安市高层次研究生就业储备池”登记的应届硕博研究生,在西安实现就业或创业的,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补助。
人才安居保障:应届博士可优先申请入住90m2的市级高端人才公寓,3年内租金按照同地段、同类型商品住房市场价格50%确定。
2.学校待遇:
专任教师 |
年薪制,聘期考核优秀者转为事业编 |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租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 |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 |
子女享受附中、附小就读资格 |
事业编制,根据聘任岗位进行岗位考核 |
根据所聘岗位,执行国家工资标准 |
岗位制,聘期考核优秀者转为事业编 |
根据所聘岗位,执行国家工资标准 |
四、招聘学科方向及联系方式
用人部门 |
专业领域(学科名称及研究方向) |
西安工业大学交叉创新研究院 |
一级学科: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力学 二级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光学、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科学仪器技术与工程、生物医学仪器及技术、材料学、材料加工、材料物理与化学、电气理论与新技术、凝聚态物理、低温工程、固体力学、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精密加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工程智能制造、精密测量技术与方法、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人机与环境工程、空间电推进技术、空间结构与防护、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信息学、导航制导与控制、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控制工程、材料与化工、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工程、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流体力学和工程力学 研究方向:光场调控、光学薄膜、光学成像、计算成像、光电探测与信息处理、图像处理及相近专业,光电测量技术、光纤传感,目标识别、激光技术、光学成像,空间光学、微纳光子学、微纳器件,电控技术等,图像处理、信号处理、光电芯片、波导集成光探测、光源、光调制,多维光场信息感知,超构表面智能化设计、微电子、电子材料与元器件、FPGA/NPU/深度学习算法部署等方向、ROIC相关方向、光量子、光电子、超导材料制备和表征、超导物理、低温物理、金属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与表征、表面与涂层、超导磁体设计、超导电力系统设计、超导电动力学、可靠性与健康管理、智能制造、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机器人、复杂系统健康管理、多源信息融合、集群控制、 激光技术、飞行器控制、智能弹药、数字化研究、系统测试及试验研究、信息学与计算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兵器数字化系统与效能智能评估、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伤口敷料、生物电子、光电功能与信息材料、柔性电路、先进封装结构和材料的多尺度本构行为、蠕变和疲劳行为、多物理场耦合理论、结构损伤跨尺度智能监测理论、柔性阵列换能器 |
五、招聘人数
5人
六、应聘方式
投递简历至指定邮箱。
七、招聘程序
1.网上报名
应聘人员将个人相关支撑材料以压缩文件形式发送至联系人邮箱,文件命名统一为“姓名-最高学历-毕业院校”。
2.资格初审
学院根据工作要求,对应聘人员报名材料进行初审,并以电话形式通知初审通过者,未通过者不予通知。
3.业务考核
业务考核采取答辩、试讲、面谈交流三种方式进行。
业务考核的内容根据招聘岗位专业要求确定,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岗位能力、理论素养、教学技能、教态教风、语言表达以及与岗位相适应的科研学术水平、业务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业务考核要求本人到场,如有极个别特殊情况,可采取电话、视频等其他方式进行交流沟通。考核结束后,考核成绩按分值高低进行排序,出现放弃者可在合格人员中依次进行补录,考核结果以电话或邮件方式告知。
4.体检与考察
拟录用人员根据通知时间,统一前往学校指定的三级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同时,学校对拟聘人员进行思想政治、现实表现等方面进行考察。
5.心理测试
体检与考察合格人员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心理测试。体检、考察或心理测试环节不合格者,不予录用。
6.公示
学校根据体检、考察和心理测试结果确定最终录用人员,在学校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7.签约录用
公示结束后,录用人员与学校签订聘用协议,办理后续入职相关手续。
录用人员应按照学校通知的时间及时办理报到手续,未按期办理报到手续的,视为自动放弃,取消录用资格。
八、联系方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1601号西安工业大学交叉创新研究院办公室(教8楼330)
邮箱:jcy@xatu.edu.cn
联系人:李老师(负责专任教师招聘),029-86173341